乱世小民-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孩子钻来钻去的,你们不嫌麻烦哪?”有田娘赶忙阻止,又哄着小嫚,“嫚儿陪着婶子和紫鹃姐吧,呆会儿给你买好吃的。”
“油炸糕,凉粉儿,芝麻酥饼……”小嫚还想多列举几样。见姐姐用眼瞪她,赶忙闭上了嘴。
“娘,俺也想吃。”紫鹃抱着有田娘的胳膊晃了晃,学舌般地说道:“油炸糕,凉粉儿。芝麻酥饼。”
“好,到车上好好坐着,咱都买,都买啊!”有田娘哄着两个女孩,上了轿车。还不忘嘱咐孟有田一句,“你们也找地方吃一口,别着急,回家还早着呢!”
孟有田点了点头,拿起背筐,带着阿秀向集市走去,要买的东西不少。基本都是为移居土门村做准备的。
集市上的人很多,声音嘈杂。牲口经济人褪袖摸手指的神秘样子,斗房刮粮端斗、边唱边倒的劲头,货摊前面形形色色的主顾。吆喝声、叫卖声在集市上空喧嚣,喷香的诱人食欲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
“阿秀。你想吃啥?”孟有田买了两碗冰水,既是给阿秀解解渴,也是给自己败败心火,边喝边随意地问道。
“俺,俺吃啥都行。”阿秀跟孟有田单独相处,低眉顺眼。甚至有些羞赧和窃喜。
私心嘛,人皆有之,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就算她善良纯朴。可知道了紫鹃的病很不容易治好,或者说是遥遥无期后,心里曾经有过的想法便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
孟有田将碗放下,说道:“一时也想不起吃什么,咱先走走吧!”
“俺也不太饿,先买东西也好。”阿秀立刻表示同意。
越往里走。地摊、柴挑、菜担比别处的更多,还有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卖糖人泥人儿的,卖字画代写书信的。走着看着,孟有田的脸色平和下来。在一书摊前停下了脚步,一个愁眉苦脸的身着长袍的中年男子蹲在地上,面前胡乱摆放着不少书。
孟有田是被一本书的标题所吸引,他蹲下身子,开始只是随便翻看了几下,咦?竟然真是关于农科的,这让他感到很惊异。虽然在他看来都是比较古老的书籍,却让他感到一种熟悉的感觉。
卖书的人看到一个庄稼汉在看书,只是抬起眼皮瞟了瞟,开始并没在意。后来,见孟有田好象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也感到挺奇怪,扬了扬下巴,试探着说道:“小哥,要能看懂就买几本吧,要不是俺让贼偷了,急着回南方家里,可舍不得卖呢!”
孟有田抬头打量了他一下,象是个落迫的文化人,便淡淡一笑,“先生,这些书打个包,你说说价钱。”
“你都能看懂?”卖书人这下真吃了一惊,这些书里面有两本是全英文的,还是他留学时在外国买的呢!
“农业科技的嘛,俺是种田人,正合适。”孟有田咧嘴一笑。
卖书人凝视着孟有田,孟有田坦然以对。好半晌,卖书人长出一口气,说道:“我是南京金陵大学派在华北小麦试验场的,这些东西平常都是我的宝贝。现在,嘿嘿,卖给你这识货的也不算糟蹋学问了。就冲这,我只要三块钱,够我路上吃饭就行了。”
南京的金陵大学是最早开展小麦育种的机构。该校于一九一四年在南京郊区的麦田中发现一个表现优异的小麦植株,当即摘回,以后连续八年采用“纯系穗行育种法”对其进行提纯和选择,至一九二二年最终获得了一个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质小麦良种,取名“金大26”。这是中国近代采用科学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第一个小麦良种。受此次成功的鼓舞,金陵大学自一九二五年起,先后在华北地区各省设立了八处小麦试验场,先后培育出一批小麦良种。
原来是同行,孟有田点了点头,从兜里掏出十块钱,放在卖书人的手里,说道:“拿着,早点回去,继续研究,这是造福后代的大事,可别荒废了。书呢,俺只拿这三本,其余的你都留着。”
“谢谢,谢谢。”卖书人很感动,抽了抽鼻子,拿出根绳子,将孟有田挑出来的书捆好,“这些书你好好看,好好看,很有用,很有用。”
孟有田淡淡一笑,说实话,这些书对他来说,实际用处并不大,但在另一些方面却又用处极大,这是他的长远考虑。
“有田哥,你真厉害,那么厚的书也能看懂。俺,俺现在却只认识一百多个字。”阿秀半是夸赞孟有田,半是想表明自己也认字,不是睁眼瞎。
“一百多个字,嗯,再努努力,差不多就能看报了。”孟有田鼓励道:“你又得干活儿,还要识字,很不简单了。”
第二十九章 人活的就是坚强
阿秀抿起了嘴角,得到孟有田的夸奖,姑娘的心里感到满足又甜蜜。是的,她很单纯,很容易满足,能吃饱是满足,能穿暖是满足,不挨打受骂是满足,有人疼是满足,得到爱慕的男人的赞扬和鼓励,更是满足。
“有田哥,那个孙名医好象说可能会治好你的腿。”阿秀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是吗?”孟有田愣了一下,他光关心紫鹃的病了,对这句话还真没什么印象,但随即便骂道:“那个老混蛋,越来越象神棍了,治好俺的腿,我呸,这都多少年了,骨头都长好了,治个屁呀!”
阿秀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她也不十分相信,只是关心之情,随便那么一说。
“咋啦,你嫌俺腿瘸,不雅观。”孟有田随口问道。
“不,不,俺,俺一点也不嫌。”阿秀冷不丁被问得不知如何回答,紧着摆手。
“呵呵,逗你玩儿的,看你咋吓成那样子?”孟有田有些好笑地看着阿秀,说道:“走,那边有间大席棚,人好象不多,咱吃了饭再买东西,要不拎拎背背的,到哪儿也不方便。”
“俺,俺真不嫌。”阿秀唯恐孟有田多心,还在后面小心翼翼地解释。
“俺知道,看你啰嗦的。”孟有田有些哭笑不得,随便的一句话,竟然让这个丫头有些惶恐,这还真是始料不及。
“咱,咱买几个烧饼就行。还坐在里面吃哇?”阿秀很有些局促,显然她没进过馆子,甚至连这大席棚也没来过。
“哎呀,你就来吧!”孟有田实在有些不耐烦了,看也没看,回手就抓住了阿秀的手腕子,拉着她向前走。
连着衣袖握在手里。只碰到了一点皮肤,孟有田没觉得咋样,阿秀的脸却腾地红了。那男性的大手。带着又粗又硬的茧子的手,将温暖送入了她的心房,这是她期待的吗?那好久以来积压在她心上的不敢放开的情感。仿佛忽然化开了,喷射出灿烂而快乐的火花。
孟有田说话自然而然,行动自然,分明没有什么怪异的地方。但是对于阿秀,他的每个声音,嘴唇、眼色和手的每个动作都有着不可言喻的意义。
席棚门口一个小伙计满面春风地迎上前,热情相让:“二位,请里面坐,干净又凉快,山珍海味咱没有。可也有几道招牌菜,做得地道,保您吃得舒服。”
孟有田拉着阿秀坐在靠边的座上,能看见外面的买卖,这才松开手。笑着问阿秀,“你吃啥菜,小黑板上的字应该认得吧?”
阿秀想摇头不点菜,可怕孟有田误会她不识字,只好轻轻舔了舔嘴唇,看着小黑板有些腼腆地挑着念道:“素炒山药丝。溜豆腐……”
“念得不错。”孟有田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家里能做的菜在这儿吃,还不如不进来。伙计,来个溜三样,再来个焦里脊,切两张饼,再来两碗豆腐素丸子汤。”
“好哩,您用什么酒?”伙计笑着问道。
孟有田犹豫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自己还不是那么没也息,落到以酒浇愁的地步。何况这一路走来,郁闷也消解了不少。生活就是这样,哪有一帆风顺的。看看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扫荡过去的时间不长,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遭遇的困苦和危险,其中难保没有亲人受害的,可还是要坚强地活着,没有愁苦伤心得成天落泪的。
紫鹃得了病,这不算什么,人不是还活着,跟死去的人比,这就是幸运。人活的就是坚强,就算是有再大、再曲折的苦难、冤屈,只要人还活着,就一定要学会调理好自己,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生活,迈开新的脚步,重新树立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着崭新的人生目标发奋进取、付出追求。
阿秀也发现了孟有田的变化,出医馆时阴霾满脸,现在已经有了些笑模样。对于所关心的人的细微变化,女人总是比男人更细心。
“有田哥,你准备啥时跟紫鹃姐成亲?”阿秀再三鼓了鼓勇气,低声地试探道。
孟有田苦笑一下,自嘲似地说道:“等等吧,她这个样子咋成亲哩?成了亲就得住在一起吧,俺的意志又没那么坚强,一来二去的可就麻烦了。”
“有啥麻烦的?”阿秀没听明白,好奇地问道。
“呵呵,有啥麻烦的?”孟有田笑了起来,“你想啊,一个痴痴傻傻的女人,再生一个哭闹拉尿的臭娃娃,还让不让俺活了?”
阿秀的脸羞得通红,垂下头轻轻咬着嘴唇,很后悔自己傻傻的问这个问题。
……
集市上,四个女孩子在东瞅西看的逛着,不同于普遍百姓的穿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饿了,饿了,咱们先吃饭吧!”秦怜芳不走了,抱怨道:“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俺还想好好歇歇,却让你们给拉出来累腿。”
“就等你这句话呢,不拉你出来,咱们怎么打牙祭呢?”白俊婷狡黠地笑道。
“坏家伙。”秦怜芳笑骂道:“打土豪打到我头上了,你可真没良心。”
“吃顿好的,她的良心就有了。”李月华抿着嘴笑,“也别太浪费了,咱们还得细水长流不是。”
“听着象是好心,原来还想着多吃我两回,也是个坏家伙。”秦怜芳拍了拍只笑不说话的女生,说道:“还是苗苗好,最能吃苦,也不嘴馋。”
“少说废话,我的肚子都咕咕叫了。”白俊婷东张西望找着馆子,正看见席棚里的孟有田,仔细辨认了一下,笑着一拍手,“你感谢我们吧,要不拉你出来,咋能见着老熟人。”
“谁呀?”秦怜芳眨着猫眼还在寻找。
“那儿呢,你天天想见的孟哥哥。”白俊婷伸手一指,取笑道。
秦怜芳也看见了孟有田,打了白俊婷一下,嗔道:“再胡说,缝了你的嘴。”
“走啊,走啊,好长时间不见了,正好聊聊。”李月华笑着迈开脚步,说道:“人家是民兵英雄哩,咱们得好好向人家学习。”
第三十章 比较极端
孟有田和阿秀低头正吃着饭,嘻嘻哈哈的进来几个女生,孟大哥,阿秀的叫着,围了过来。
“是你们哪!”孟有田笑着起身,打着招呼,“不是说到冀西抗日军政学校去了吗,怎么都在这里?”
“唉,别提了。”白俊婷老实不客气地推过一张桌子,两张桌子并成了一张,笑着说道:“我们这些日子可辛苦了,孟大哥,你不犒劳犒劳我们哪?”
孟有田笑着点了点头,指了指小黑板上写着的五六样菜,说道:“行,这点小事还不容易,你们点吧!”
四个女孩点了几样菜,也要了豆腐汤和烙饼,叽叽喳喳地说起离开十里村的经历。
冀西抗日军政学校原来设在河北内邱县摩天岭的乔家村,秦怜芳她们算是第二期学员。她们拿着通知书,赶到地方没几天,别的地方的学员还没到齐,日军就开始了九路围攻。学校的师生员工随部队机关人员与敌周旋,先迁至浆水镇,后又将学校解散,将学员们疏散回原单位。等到粉